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英语专业科技英语项目制教学探索——新文科背景下的“科技外语”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供稿:吴霜  摄影:吴霜、王乐耕  视频:杨薇、禄涵、隗稚超、肖赢捷  编辑:王喆

在新文科背景下,如何开展“英语+”跨学科专业发展,是当下英语专业发展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本学期英语系“科技英语”课程开展了项目制教学改革,一系列新的教学内容设置与教学方式的变革让英语专业同学切实感受了“英语+科技”的跨学科魅力。

英语专业的科技英语课程历年来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师资匮乏、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等问题。本轮教学改革通过项目制教学,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了攻克。

首先,英语专业的科技英语需要培养的是学生在通用科技领域进行英语交流的能力,因此一方面需要提高学生对于科技语篇特征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泛科技认知能力,以及借助信息技术提高科技表达专业性的能力。项目制教学改革将英语学习与科技项目结合,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学习目标。

其次,科技英语对于师资要求较高,普通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难以满足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多领域科技背景知识能力要求。本学期项目制教学改革邀请我校计算机、化工、机电、光电、机车以及艺术设计等多个工科学院为主的专业教师担任项目导师,学生在学习过程所遇到的学科知识问题均可以咨询项目导师,得到专业的解答。

第三,项目制教学改革有意识地将科技领域英语交流所需要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与具体的科技项目结合。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科技论文、观看科技视频的方式,了解项目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导师的带领下,动手参与实践,从而以更直观、趣味性更强的方式了解学科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从本学期各学科的导师具体承担的项目指导工作,我们可以领略到项目制教学的魅力。

图1.png

计算机学院的冯冲老师为学生设计的项目是2021机器翻译大赛概括及某一测评任务简介。冯老师通过线上教学,带领学生了解了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的发展历史,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英语语言能力在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性。

图2.png

化学与化工学院的温鸿亮老师指导的项目为吗啡-6-葡萄糖醛酸苷(M6G)的专利翻译。在课上,温老师讲解了该药物在应对疼痛治疗及避免药物成瘾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还通过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认识到药品开发的巨大投入、我国在药品专利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从事专利翻译的努力方向。

图3.png

柔性防爆装备产品英文介绍项目由机电学院的王芳老师指导。我校的柔性防爆装备研发走在世界前列,由我校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创的新型柔性复合防爆装备——柔卫甲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加油!向未来》节目。王芳老师将迷你版的柔卫甲模型带进课堂,向学生介绍产品研发对于社会治安的重要意义以及产品背后的科技原理,为学生顺利完成项目提供了重要指导。

图4.png

在光电学院高昆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了解了人脸识别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原理,同时对基于树莓派4b的嵌入式人工智能开发系统进行了实操。当看到系统通过扫描人脸,精准地识别出自己的身份时,学生们都兴奋地为科技的力量由衷发出了赞叹。

图5.png

三维打印项目由机车学院的杨薇老师指导。在课堂上,杨老师指导学生们自行安装Autodesk Inventor professional 2022软件,讲解三维成图的原理,并利用该软件自行设计模型。学生后期可以在这一基础上,发挥创意设计作品,并且用英语讲解作品的制作过程,优秀设计还可以参加三维成图竞赛。

图6.png

陶瓷艺术实践项目是由设计艺术学院的王乐耕老师指导。这一项目不仅结合了英语与科技,同时还与艺术设计结合,将美学教育有机融入课堂。学生需要提前翻译泥条盘筑技法相关材料,带着问题参与艺术实践课。王老师通过实操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与泥条盘筑相关的转台、割线以及刮片等相关工具,了解出肚、收腰等专业技法,更深刻地感受到从事专业翻译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目前科技英语的项目制教学改革还在进行当中,每位学生均参与了两轮项目实践,加深了相关科技背景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对英语如何与科技结合进行了思考。在这一基础之上,学生需要以组队的形式,以前期知识储备为基础,在项目导师的引导下设计一个期末结课项目并进行展示。相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科技英语学习的快乐,提高科技领域英语交流的能力。

(审核:杨晖、张莱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