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良乡校区2020级民商法专业研究生举行本学期第四次读书会


2020年11月23日晚,法学院2020级民商法专业研究生四位同学举办了第四次线下读书会。本次读书会集中阅读了著名法学家梁慧星先生的《裁判的方法》一书,同学们就该书依次发表了自己的所读所感所得,并就书籍主要内容进行了相关探讨。


2020级法律硕士王思琪同学分享道,这本书以裁判方法为中心点,结合具体经典案例,细致讲解、详细说理。整本书从内容上看基本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尤其是对于法律适用——也就是“找法”这一部分,进行了详实充分的论述。梁慧星老师先就民法适用存在的基本方法进行说明,然后用较广的篇幅讲解了何为广义的法律解释(也就是民法学三论中的“解释论”):狭义的法律解释、法律漏洞补充和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相比于上周所读的《法学方法论》(卡尔·拉伦茨 著),这本书读起来更加顺畅、通俗易懂,辅以典型案例反复论述、前后呼应,给我一种抽丝剥茧的感觉。另外,我认为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它裁判方法的实务性,而最大的问题也恰恰在于其裁判方法有些理想化。实务性是因为梁慧星老师所提出的具体“找法”方法可以对现实裁判的实践操作产生直观的受益,而其理想化在于这些裁判方法背后所要求的逻辑体系对法官而言要求过高,没有考虑到我国司法建设梯队的差异性。裁判方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法官固然很好,但这并不一定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故一己拙见,认为区域化、差异性、法院层级等诸多因素都应考虑其中。另外,王思琪同学还阅读了由朱庆育老师主持、江平老师和王泽鉴老师对话整编而成的《问道民法:对话中国民法法典化》。


2020级民商法学硕士许春玲谈到,本书第一部分以“法律解释”为内容,主要针对法官的裁判中的解释论。提出民法解释学是最早最基础的,为其他学科比如宪法的解释提供了借鉴。民法解释学从罗马法一直到19世纪都是与民法学概念完全相等的,20世纪以来,法律解释的方法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才分离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作者将“民法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法源论”,即存在哪些法律规则;第二部分是“方法论”,即怎样解释适用法律的方法,规则和理论;最后一部分是“解释论”,针对假设的曾经发生过的案件发表的解释意见。随后,作者针对法官找法的三种结果,提出三种相应的方法:狭义的法律解释方法;法律漏洞补充方法和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方法。本文中引发自己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最高院对具体案件的批复”到底该不该存在,作者认为这是对审级制度的破坏,应当及早废止,我认为这是符合现阶段我国法律人才素质不平均,案情复杂多样的现状的,不应该拘泥于审级制度的表面,应该保证实质的公平。


2020级的法律硕士马倩南同学认为该书以课堂教学稿为基础、口语化的合集让还未有实践经验的法学生接受良好。裁判的工作实际上就是理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句话的核心要义。首先,认定有法律意义的真实事实:不是简单的阅读卷宗就能发现事实,需要进行证据的判断,包括其合法性、真实性、内容和意义的判断;其次,处理法律适用问题,即找法:结果包括有、无、不确定概念三种,在有的情况下,法官对法条进行解释;在无的情况下,基于民法性质,法官可以创设一个规则进行法律漏洞补充;在不确定性概念的情况下,法官结合本案事实将其具体化,即不确定概念的价值补充。根据上述概念,实际上是为法官裁判案件三段论提供了正确的小前提和大前提,帮助得出最终正确的结论。在本书中,梁教授还介绍了不少案例,帮助读者分析、理解。马倩南同学在读书会期间还读了一本传记文学《温柔的正义》,关于美国最高法院的两名传奇女性大法官——奥康纳和金斯伯格。


2020级的法律硕士朱振雄同学才裁判入手讨论:梁慧星先生从民法解释学的概念论述,当今民法的学习,民法解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却被大家轻视和忽略了,民法解释学虽然在很多的教科书上仅仅有两页,但是民法解释却贯穿了民法学习以及实践的始终,我们应当摒弃原有思维,将民法解释置于重要的地位。作者在书中列举了许多现实中的案例来论证民法解释的重要性,为大家系统的讲解了文义解释、论理解释、比较法解释、社会解释的四种解释类型,并详细阐述了这四种类型下的10种解释方法。通过大量丰富而详实的案例,逐步将我们引入民法解释学的殿堂,偷电是否构成盗窃罪呢?或许现在的我们都会回答构成,但是在以前,电力是否能够解释成盗窃对应的有体物是受到广泛讨论的,这就凸显了民法解释学的重要性,不同的解释,同一个行为,不同的法律后果,不同的社会影响。同时,我也学习到了法官查明案件后,很多情况下,现行法律并没有做出规定,存在法律漏洞我们就必须通过适当的法律漏洞补充方法创设一个规则来填补漏洞,进行裁决,给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这就再次凸显了法律解释体系的重要性。最后,我们也需要进行利益衡量,把握案件实质之后,再去找寻法律上的依据,使判决合情、合理、合法。


雨果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通过读书会的交流和学习,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