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国家知识产权局邓仪友处长主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知识产权学术研究

 

  2020年10月22日晚,应我院郭德忠副院长的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一处处长,研究员做客第107期理公明法论坛,向良乡校区研究生同学讲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知识产权学术研究。本次讲座是我院举办的理公明法论坛第107讲,在良乡南校区理教楼101教室举行,由我院郭德忠副院长主持。

 

  邓老师长期从事知产研究,对知识产权有众多独到的见解,精炼的语言中体现出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基础问题为引导,再通过分析现存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紧跟时代问题讨论技术高速发展下面临的新挑战,最后对制定与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出展望,层层深入,为大家带来深刻而有意义的讲座。

 

 

  邓仪友首先以“知识产权制度对改革开放的意义和价值”为导入,从支持与反对两方面论述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特别介绍了建立版权制度的特殊问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讨论知识产权制度的“阶级性”问题:初期我国更多的强调是意识形态问题,直到90年代初期应对改革开放的需要,经历了很长时间才从理论上突破,而意识形态问题被搁置,至今也未重新讨论。

 

  他提出,我们要通过与其他部门法的对比建立知识产权范式,建立知识产权的基本框架。在知识产权法律框架的初步构建中,实践是推动理论深化的基础。以92年邓小平南巡、中共十四大,世贸组织成立为时间线,基于知识产权自身的社会特点来认识知识产权。他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市场竞争,从而对知识产权制度提出要求,但在此过程中存在行政垄断、国企、重大市场决策等无数的阻碍,通过对《再论知识产权》的学习,引入对知识产权正当性、社会价值的深入思考。他呼吁:首先要解决专利侵权的归责原则问题,要确定最优专利保护水平,还需要更多的经济学家参与到知识产权的讨论中。

 

  关于应对新兴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应用的挑战,他提出三个问题:

 

  1、关于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软件专利保护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90年代美国对此需求迫切,当时采用版权保护方式代替,以此避免审查,我国90年带也有自己的计算机保护条例,与传统著作权不同,以登记为要件。

 

  但是在保持软件整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代码也可以实现软件功能,此种情况下,版权无法保护,于是对其重新进入探讨,最终采用“专利保护”,只要把软件描述成机器,如何操作,逻辑变化,那么就可以得到专利保护。

 

  2、互联网上的知识产权保护

 

  最开始的设想互联网作为信息发布的平台,是理想的自由世界,但一些列现实案件证明,网络实际已经成为与物理世界平行的世界,网络侵权甚至更为严重。借鉴“避风港”规则,区分社会公众与网络内容运营者的不同角色,对其科以不同的知识产权责任。

 

 3、 基因技术的专利保护问题

 

  邓老师提到,基因技术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提存,这面对人体健康领域伦理问题,是创造性问题对实践的考验。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创造性是什么?实务怎么解决?发展周期也很短,法律该如何应对?他强调面对此类问题时,一定关注权利的平衡。

 

  最后以知识产权制度的中国化研究为结语,邓仪友提出,国家与社会的管理者应当具有“政治企业家”精神,应在知识产权的主体意识层面、制度设计层面以及社会运行层面做出理性反思与积极应对,面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变革与时代发展,我们应该确立人本主义与和谐发展的新价值观,这是对知识产权法律精神的挖掘,也是对正义、效率等传统价值的超越和发展。

 

 

  讲座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思考,讲座结束,现场掌声雷动,同学们积极互动,纷纷向老师提出自己由讲座引发的思考,与老师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学习法学,既需要有精深圳研究,也要有开阔的视野,无论何种法学方向,均需要了解整个法学的发展动态,邓老师的讲座犹如黑夜中的光,为我们在茫茫的知识产权知识中指引了一个新的学习方向,新奇的切入点与独到的见解使我们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