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我院张艳丽教授主持的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开题论证会在我院举行

 

  2018年4月3日下午,我院张艳丽教授主持的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基层法院家事审判机制改革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中心教学楼会议室举行。来自北京市房山区法院、西城区法院和海淀区法院家事审判一线的法官,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和www.bifa88.com-88bifa必发官网-bifa88法学院的20余位专业教授出席会议,并对课题主要目标、研究内容和分工合作进行讨论。

  

  会议首先由项目负责人张艳丽教授介绍课题筹备和进展情况,对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进行简要论述。本课题在深化司法改革的背景下,结合现阶段民事诉讼程序类型化、专业化的趋势提出。由于目前家事审判一审集中在基层法院,因此家事审判的改革试点也都在基层法院进行,本课题关注北京市基层法院家事审判现状,试图为促进家事审判改革的立法和审判专业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帮助。

  

  接着与会嘉宾针对课题的重难点问题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房山区法院的佟淑副院长介绍了房山区法院家事审判庭的案件结构和审理现状,以及法庭设置和人员结构,并针对房山区在北京市的特殊性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远郊辖区的事例。中国政法大学毕玉谦教授从家事法律关系的私权核心观念入手,分析家事审判中的个体认知、社会认知和国家认知的区别,提出弱化家事纠纷解决中的审判的观点。西城区法院李岳鹏庭长则从西城区家事关系的特殊性着手,对西城区家事审判案件进行了概述,并注重分析了家事法官选任及考核的困境。海淀区法院黄杨庭长则从社会问题解决与法官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家事审判中执行与诉讼程序衔接存在的现实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杨秀清教授和史飚副教授针对讨论中法院的实际问题和涉及到的理论基础,对家事审判中社会辅助人员介入进行了可行性和必要性的解读。

  

  各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观点,从实证和理论层面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一些可以深入挖掘的问题点,拓宽了研究视野,并且聚焦难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为课题后续开展提供了帮助。张艳丽教授对各位嘉宾提出的新思路、新问题进行了总结,对家事审判社会化方向的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指出要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研究内容进一步予以完善,要关注北京市17个基层法院家事审判的不同情况,以及北京市法院和全国各地去法院的区别做法,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审核:  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