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动态

法学院彭海青教授应邀赴中国政法大学讲座

2023年11月20日下午,我校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海青应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发展中心邀请,参与“教学信息化能力提升工作坊”活动,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图书综合楼813会议室做“数字时代混合式法律实践教学改革”专题讲座。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杜冰子老师主持,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学研究院、法学院、法治政府研究院的10余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彭海青教授首先表达了从中国政法大学博士毕业18年后重返母校的激动心情。然后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数字时代混合式法律实践教学改革的分析与阐述。

首先,从新的社会背景、新的法律教育政策背景和新的法律职业需求背景三个方面对于法律实践改革的背景进行阐述。

其次,彭老师指出了传统法律实践教学中存在未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权、选择权的问题;法律实践教学结构缺乏体系化;法律实践教学内容不完整,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实践教学与就业联动机制不畅;实践教学考核标准粗疏这五处痛点。

第三,彭老师基于上述传统法律实践教学中的痛点,将数字时代下法律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明确为“首先要增强法律实践教学的适应性,满足互联网法务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提升法律实践教学的位阶和挑战度,突破对法律实践教学的惯性认知行为模式,培养与锻炼法科生处理复杂问题的深度综合分析能力与高级思维;继而要培养拔尖、卓越的法律实务人才;最后是要达到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促进法学学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理工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法学学科的更新升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第四,彭海青老师就改革的关键问题,指出混合式实践教学应当开拓与建设线上实践教学,完善与优化线下实践教学,实现线上与线下实践教学的衔接与融合,并具体介绍了混合式实践教学要点:一是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法律实践教学理念;二是要开拓与建设线上实践教学;三是要完善线下实践教学;四是要实现线上实践教学与线下实践教学的衔接与融合;五是要创建实践教学与就业联动机制;六是要建设量化法律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体系,注重结果考核+过程考核。

最后,彭海青老师向大家分享了我校数字时代混合式法律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些成果,并指出未来我们混合式法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应当有的发展维度,同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模式上要有创新,内容上要有深度,效果上又有成效,并且评价一定要有挑战度。

在交流环节,彭海青老师和与会老师就混合式法律教学实践的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分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王迎龙老师对于彭海青老师的观点表示认可与赞同,认为彭老师的分享具有前沿化、高精尖的特色,收获颇丰,同时认识到当前法律实践教学中实务教学形式亟待拓展。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史学研究院张京凯老师对Ai、人工智能、大数据辅助教学深有感触,分享了其借助计算机相关技术对于中国古代司法档案进行整理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