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ifa88.com-88bifa必发官网-bifa88

首页 > 研究生教育学专题 > 研究生教育学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其挑战

研究生教育学专题

研究生教育学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其挑战

2018-07-11 来源:    浏览量(

 

袁本涛

摘要:研究生教育学是一门基于研究生教育实践、服务研究生教育实践并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的新兴交叉应用型学科。研究生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早已存在,它是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其合法性正是来源于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践、服务于研究生教育实践。当然,一门学科的诞生,还需要有其合理性,研究生教育学存在的合理性就在于我国研究生教育客观实践对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需求以及我们在研究生教育学科外在建制方面的成熟和内在建制的丰富积累等。虽然在形式上我们成立了研究生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组织的学术共同体,但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建设任务,包括理论体系的建构、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的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学科点的设置与布局、师资队伍和研究团队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建构等)等。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合法性;合理性;理论建构;学科建设

作者简介:袁本涛,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100084

 

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终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学术共同体“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委员会”。这自然会引起学界对我国建立研究生教育学以及研究生教育学是否一门独立学科的思考甚至质疑,尤其是我国还有一个比较庞大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再独立设立一个“研究生教育学”,它的合法性、合理性何在呢?笔者在本文中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并就我们的任务提出个人看法。

一、如何看待研究生教育学的合法性?

任何一门新兴学科的产生,都会面临合法性的问题,合法性决定了这一学科在众多学科体系中的合法存在,但合法性的获得并不是对某一问题具有共同兴趣的爱好者相互协商宣布成立某一学科这么简单,也不是上一级学会的首肯就意味这一学科具备了合法性,甚至不是通过行政手段获得了学位授权就天然地意味着这一学科的合法诞生,虽然,这些环节也许是一个新兴学科产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研究生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诞生,首先必须明确其学科性质。研究生教育学和教育学家族中其他大多数兄弟学科一样,是一门问题导向的学科,而不是一门理论导向的学科。也就是说,研究生教育学本身是在研究生教育实践中产生并为研究生教育实践服务的学科,包括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区域政策、人才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教育治理以及导生关系的沟通与协调等具体实践服务。同时,研究生教育学又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在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自身建构着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它又不局限于自身的理论建构,而是大量吸纳和借鉴其他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因此,研究生教育学是一门基于研究生教育实践、服务研究生教育实践并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的新兴交叉应用型学科。

基于以上对研究生教育学学科性质的判断,实际上,研究生教育学在我国早已是一个存在的事实。回顾过去40年,研究生教育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改革与发展,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2018327日全国省级学位委员会工作会议和学科评议组、教指委工作会议上指出:过去40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至1999年,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级学位制度框架;第二个阶段是从1999年至2013年,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第三个阶段是从2013年开始。2013年启动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时期。

回顾这三个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历程,可以说每一个时期,我们的研究生教育研究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者们的研究非常活跃,研究主题包括学位法律法规建设、战略与规划、学位授权审核、结构调整、学科布局、质量保障与评估、专业学位设置、学科建设、课程与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过程管理、规模发展、学位授予、导生关系等一系列宏观和微观领域的实践问题。当然,不同时期,研究的重点会有所不同。

以笔者的研究经历为例。在研究生教育研究领域,笔者是一个后来者,2004年才开始步入研究生教育研究领域,这已经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第二个阶段的中后期了。但笔者参加的第一个课题就是一个宏大的政策课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研究(2004-2020)。当时很多学者都参加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近10所bifa88的专家参与了这个课题,这个课题一直延伸到2008年教育部制定中国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研究。根据国务院学位办的决定,从2007年开始,该课题全面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独立研究。期间,本人还参与或主持了诸如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调查(学会课题)、学位授权审核研究(国务院学位办委托课题)、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国务院学位办、中国工程院委托课题)、学科目录调整研究(国务院学位办委托课题)、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研究(学会重大课题)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的研究,其中中长期规划纲要、学位授权审核、学科目录调整等相关课题的政策建议均被采纳并作为当时相关政策的基本文本。以上这些研究很多是在梁国雄同志的带领下进行的。

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2013年以来,我参与或主持了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全程参与),研究生学费标准及奖助体系改革研究(bifa88自主课题)、研究生教育学制改革研究(国务院学位办委托课题)、研究生招生改革研究(教育部学生司委托课题)、国际合作办学研究(学会重点课题)、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问题研究(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学科评估改革研究(学会委托课题,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参与)、研究生教育决策、管理与评价机制研究(国务院学位办重点课题)、研究生对高水平论文贡献研究(学会重点课题)、研究生教育智库研究(学会重点课题)、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研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参与)等重要课题。同时,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合作,由清华牵头,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共同参与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0年至今)》的研究和撰写工作。

在承担国家重要政策课题的同时,我们还受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委托,积极参与了bifa88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践的系列研究,如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博士生名额分配制度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学科国际评估、人文社科硕士专业调整改革、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等,这些都是bifa88研究生教育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问题。我们还参加了bifa88历次教学讨论会的研究生教育调研工作、研究生校友发展状况的调研工作等。

回顾个人的这段研究历程,研究的主题涉及宏观政策、bifa88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可以说都是与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与改革、人才培养等问题紧密联系的课题。如果把全国各机构参与的研究都进行概括的话,将是一个巨大的研究体系。赵沁平会长和王战军教授主持的《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进展报告》就足可以说明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的丰富性、重要性以及研究者参与的广泛性。可以说,我们的研究生教育研究在过去40年的发展中全面参与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的需要推动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繁荣。

因此,研究生教育学是在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产生的,也是始终为研究生教育实践服务的学科,它的合法性正是来自它深深植根于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践的土壤。

二、研究生教育学存在的合理性

众所周知,我们有一个庞大的兄弟学科高等教育学的存在,事实上,过去几十年以来,我们也基本上是在高等教育学的框架下来研究研究生教育相关问题的。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研究生教育学独立存在的合理性。

在教育学的“家族”中,高等教育学和研究生教育学是最具亲缘关系的学科。我国自高等教育学产生以来,它的研究对象实际是包含了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如高等职业教育、bifa88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等。因为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非常小,且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我们对研究生教育的研究非常有限。因此,当时并没有严格区分高等教育学和研究生教育学。随着学科的不断分化,以及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对研究生教育本身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到研究生教育与普通本、专科教育具有本质的不同,无论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质量保障、治理体系还是师生关系、产学关系、学研关系等诸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简言之,研究生教育学强调以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为重要理论基础,以知识生产为重要导向进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而狭义的高等教育学虽然也强调探讨高深学问,但更多的是基于通识教育的专业性教育、知识传授和传承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探索。因此,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核心问题、政策取向等与高等教育学均有本质不同,急需在全新的组织建制下开展学术交流及相关工作,并以组织建制加速学术成果产出、驱动学科建设。

因此,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越来越大,与国家发展尤其是创新性国家建设关系更加紧密的今天,从高等教育学中分化出研究生教育学,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适当其时。

一个学科存在是否合理,笔者以为,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另一方面是必要性与可能性的结合。

从主、客观统一的角度来说,正如前文指出,研究生教育学在我国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华东师范大学薛天祥教授编著的《研究生教育学》出版,就研究生教育学的基本范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进入2000年以来,更多的学者开始呼吁建立专门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尤其是近年来,这一呼声更为强烈,2016927日于天津大学召开的首届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高端论坛以及当年11月在西安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年会的相关论坛上,与会专家和学者都表达了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下设“研究生教育研究学会”或“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的强烈意愿并就研究生教育学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因此,主观上讲,我国具有设立这一学科的强烈愿望。

客观上来讲,“研究生教育学”在我国教育学家族中是一个相对独立且庞大的分支。从研究队伍和成果来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现有个人会员近900名,其中很多是以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为志业的专门学者,且我们还有更为庞大的研究生教育导师队伍、管理队伍,他们当中有一大批积极从事研究生教育研究的骨干分子。每年发表研究生教育研究相关核心期刊论文1000多篇,出版研究生教育研究专著数十部。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近10多年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www.bifa88.com-88bifa必发官网-bifa88、天津大学等高校先后设立了研究生教育研究机构或开设研究生教育研究方向。2016年,天津大学、www.bifa88.com-88bifa必发官网-bifa88相继设置了目录外二级学科“研究生教育学”,专门培养以研究生教育研究为专业的研究者。其实,早在201120122013年,我国就分别有研究生教育研究相关的博士学位论文11篇、21篇和38篇,硕士学位论文247篇、479篇和395篇,涉及研究生教育领域各个主题。据王梅等统计,CSSCI来源期刊1998~2015年有关研究生教育的论文达到6001[1]。可以说,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了丰富的积淀。

从必要性和可能性相结合的角度来说,首先是有必要。众所周知,我国自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道路,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200万。但实事求是地说,与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肩负的历史使命、国际上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相比,我国还不是一个研究生教育强国。研究生培养、治理与发展中的很多规律性问题、理论问题,我们还不是非常清楚,急需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正如赵沁平教授指出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的解决,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更需要构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育人规律、办学规律的研究入手,进行系统的研究生教育理论和实证研究,从而使我们的现实政策建立在成系统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使研究生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使我们可以对未来做出符合规律的预测和规划。这是一个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应当具备的能力,也是走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2]

基于以上的现实和考虑,我国急需设置一个专业来开展研究生教育诸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开展以研究生培养、管理、评价、发展为对象,深入探讨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育人规律、办学规律等问题,系统分析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及其运行机制,以系统的理论来指导和解释研究生教育实践,促进我国研究生人才培养、治理和决策的科学化、现代化。

当然,这一必要性还需要有条件去支撑它的实现,使之成为可能。根据传统的经典学科理论,一个学科的成立必须同时满足学科内在建制和外在建制的条件。所谓学科内在建制,就是说一个学科的建立必须有其独立而完善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等,而外在建制则是指有相应的学科队伍、学科组织、学术阵地、学术后继者的培养基地等。如果按照这一经典的学科理论,客观地说,我们目前要建立的“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在条件上离成熟还有很大的距离。但笔者以为,现代学科的发展,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学科理论,很多学科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并不完全遵循传统学科发展的模式。这样的学科主要是一些领域性的学科,如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区域研究、发展科学以及我们的高等教育学等都是如此,研究生教育学也一样。

研究生教育学是一门基于多学科理论、以问题导向为主的领域性交叉学科,它可以借助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科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管理学、经济学以及史学等学科的理论,开展以研究生培养和研究生教育评价、管理、发展等为对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较强的问题导向性。且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不仅有一批冠以“研究生教育学”的专著出版,而且关于研究生教育结构、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研究生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生教育管理与评价、研究生培养模式与质量保障等的专著不断涌现,基本完成了研究生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建设,只是需要进一步的梳理和系统化。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依法从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社会组织,这些年来很好地发挥了组织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功能,为研究生教育学的诞生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一批学术期刊为研究生教育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了阵地,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研究》等聚焦研究生教育研究的重要学术期刊先后创刊,《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中国高等教育》《江苏高教》等一批高等教育研究期刊也都开设有研究生教育研究专栏。

从队伍建设的角度来说,正如前面指出的,我们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专兼职研究队伍,且我国当前有相当一批院校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生教育研究机构或开设研究生教育研究方向,每年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超过百人,博士研究生数十人,博士后也达到10~20人。

以上我们简单地从主客观、必要与可能两个角度就我们建立研究生教育学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三、研究生教育学面临的挑战与任务

尽管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学积累了丰厚的研究成果,也从组织形式上成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专门机构,但实事求是地说,研究生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建立,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建设任务,这些挑战和任务包括:

第一,理论体系的建构任重道远。

关于研究生教育研究,我们最大的短板是自身理论的建构不足。这里所说的理论建构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论研究。我们平时所谓的理论研究,其本质是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和解释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中的一些实践问题,对研究生教育学本身的理论建构来说贡献有限。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学30多年的发展,我们发现到今天称得上中国学者自己提出来的并被广泛运用的高等教育学理论微乎其微。当然,关于理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争议,我这里所说的研究生教育理论是指在研究生教育研究中,通过相关概念的联系,进行逻辑推理,联系客观实际,形成的对研究生教育相关现象具有高度解释力的原理,或者通过对研究生教育相关现象的长期观察,进而对某一类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提取其关键因素而形成的一套简化的描述研究生教育相关现象演变过程的模型。

理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元理论、基本理论和具体理论,所谓元理论是指理论的理论,是对研究生教育最基本、最本质问题的一种哲学层面的归纳或总结,如学会赵沁平会长长期关注的研究生教育规律问题,不少学者关注的研究生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等,都属于研究生教育学的元理论,这一领域目前在赵沁平会长的带领下,有不少的研究成果正在积累。

基本理论是对研究生教育中一些基本、核心问题的解释框架,如研究生教育质量就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究竟什么是研究生教育质量?如何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概念内涵进行梳理、逻辑归纳而形成的解释框架,我们就可以称之为研究生教育学中一个基本理论。笔者曾经尝试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问题研究”课题中提出研究生教育构造性质量原理,所谓构造性质量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就研究生教育质量概念进行的系统阐述,该理论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包括系统质量和培养质量。系统质量由研究生教育宏观结构约束,即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科类结构、类型结构、区域结构等的优劣决定着研究生教育整个体系的质量的优劣,我们称之为宏观结构约束的系统质量。同时,研究生教育质量还包括由研究生教育微观结构,包括生源结构、师资结构、课程结构、制度结构、就业结构等约束的培养质量[3]。这一构造性质量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评价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当然,这是否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基本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检验。很遗憾,笔者认为目前称得上研究生教育学基本理论的成果还非常有限,这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所谓具体理论是指对研究生教育中某一具体现象的解释框架。这样的具体理论目前在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应该说发展态势是比较好的,不少学者都在尝试提出具有解释力的具体理论框架。笔者在贺克斌教授承担的教育部社科重大攻关课题“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中,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界对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提法过于笼统、对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认知不够、沿袭传统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忽视专业学位内部差异和不同种类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个性等问题,我们尝试提出了专业学位分类及其相应培养模式的理论,以便根据专业学位类属,解释不同类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为分类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的母学科和其对应的职业行业特点对我国现有的专业学位进行了归类:根据母学科的根本特征,从学习与认知方式维度,把专业学位划分为程序型和过程型两类;根据专业学位对应的行业和职业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专业化程度的要求的高低,把专业学位划分为技能专业化程度要求高和技能专业化程度要求低两类。根据以上从母学科特征与职业领域对技能要求的高低这两个维度,总体上把专业学位划分为四种类型(见表1[4]

显然,以上四种不同类型的专业学位其人才培养模式是有较大差异的。这种类型的划分,对于我国如何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一具体问题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在理论研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低价值研究,避免为发论文而发论文,尽力做一些具有增值意义的研究,也就是有助于丰富研究生教育学相关理论的研究。

第二,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急需解决。

虽然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学产生于研究生教育实践,服务于研究生教育实践,但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研究队伍的扩大,理论研究越来越具有自己的独立性,进而导致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脱节的问题日益严重。最近几年,笔者承担了学会委托的“研究生教育智库建设研究”和教育部政策法规司“高等教育智库建设研究”两个课题,我们对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高教司等政府管理部门的相关领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教科院、复旦大学高教所、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武汉大学教科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等教育科研机构的领导,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教学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机构的领导以及一些bifa88的研究生院领导进行了一系列访谈,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政府机构和研究生院普遍认为教育研究机构没有很好地发挥智库或理论指导作用,绝大多数机构甚至几乎没有发挥过智库作用;很多教育研究机构的领导在访谈中也认为他们确实没有发挥多少智库作用,因为他们本身的定位也不是智库。学会作为中介机构,也多认为我们的研究机构的研究与政府机构和研究生院等培养部门的需求有脱节的现象。

如何解决这种脱节现象,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研究者必须正视的严重问题。我们这个学科离开了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其存在的价值将大打折扣。我们必须明确这个学科产生于研究生教育实践、服务于研究生教育实践,也高度依赖研究生教育实践,离开了研究生教育实践的所谓理论研究,只能是闭门造车、自娱自乐。加强与研究生院、政府机构的合作是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路径。

第三,学科建设是重中之重。

学科点的建设是我们推进学科发展的基本途径。到目前为止,我们仅有天津大学、www.bifa88.com-88bifa必发官网-bifa88正式成立了“研究生教育学”二级学科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有条件设立研究生教育学学科点的院校虽然大多成立了研究生教育研究机构,但学科建设的问题基本还没有提上日程,大多在高等教育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名义下招收研究生教育学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学科点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需要政府、bifa88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这是我们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

同时,师资队伍建设值得高度重视。我们课题组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研究生教育研究者所在的机构非常分散,很多建立了研究生教育研究机构的单位,真正从事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一般也就1~2人而已,形成团队的更是屈指可数。当代的社会科学研究已经远远不是10多年前,一个学者带几个学生做一点小课题,写点小文章的时代,我们的研究生教育研究和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一样已经进入了“大科学”时代,需要形成强有力的研究团队,并能够不断培养学术接班人,推进学科的持续、稳定发展。

与师资队伍建设高度相关的问题是课程建设问题。研究生教育学要办出特色,就需要在课程体系上体现自身的独特性,特别是与高等教育学相区别。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可以与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等方向共享,但至少应该有4~5门高水平课程是研究生教育学的专属课程。这需要我们在系统 梳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整理和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过去30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成果极其丰富,几乎涉及研究生教育的每一个主题。遗憾的是,我们不断地生产相关的知识,却缺乏系统的整理,已有的关于研究生教育的知识存在着碎片化现象,重复研究的问题比较严重。同时,对相关主题缺乏连续、深入的研究,有些研究仅仅以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为目标,而大量论文和成果的创新性却严重不够,对增进研究生教育学的新知识缺乏贡献。另外,我们对国际上关于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成果知之甚少,实际上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西方研究生教育发达国家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一领域的理论探讨,积累了大量的成果。前几年,我请北京大学的沈文钦老师进行相关的调研,进行了一些梳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最近,王战军教授正在组织翻译一套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丛书,笔者以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程,对于我们构建研究生教育学课程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后,组织一批力量,集中梳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使已有的关于研究生教育的知识体系化,以避免重复工作,对尽快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是十分急需且不可或缺的工作。

值得欣慰的是,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的支持下,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已经成立,今后如何形成合力,团结全国的相关机构、学者,获得政府、用人单位的支持等,还需要大家共同作出巨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梅, 裴文杰, 马韶. 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领域作者合作网络的特征分析——基于CSSCI数据库的可视化研究(2001-2015)[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6).

2.赵沁平. 让教育规律成为常识[J].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7-8.

3.袁本涛, 王传毅, . 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问题研究[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5.

4.袁本涛, 李莞荷, 王顶明. 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特征探究——基于分类的视角[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2): 56-61.

 

(选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年第7期)

链接:http://www.adge.edu.cn/ch/reader/view_news.aspx?id=20180709021938869

 

 


链接: 政府部门 学会&协会组织 公共机构 评估机构 学术期刊 研究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