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ifa88.com-88bifa必发官网-bifa88

首页 > 年度评选 > 2011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事件

年度评选

2011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事件

2018-06-04 来源:    浏览量(

 

一、更加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2009 年初,自教育部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以利于进一步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以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是2011年最受关注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话题。在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前后和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前后都涌现出大量相关的新闻报道和评论。

 (一)发展状况与改革现状

 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提升。近两年,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了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的调整,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2008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占当年硕士研究生总招生规模的比例6%2010年这一比例提高到25%,2011年则超过30%。其中扩张速度最快的就是以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

 2.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型的增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一是新增20种专业学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截至2011年,已批准设置了39种专业学位,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干领域其中19专业学位为首次招生,包括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警务、应用心理、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城市规划、林业、护理、药学、中药学、旅游管理、图书情报以及工程管理等。二是启动25所bifa88培养工程博士试点工作,为重大科技专项培养人才。三是启动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批准部分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试点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2011年10月1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单位名单中,有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52所高校获准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中还包括5所民办高校

 3. 第一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2011年,招收的第一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走向社会。这一届毕业生对2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生涯的自我评价、研究生教育系统对他们的学习和专业能力发展情况的学业评价、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同情况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4.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第一年。2011年1月14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清华大学等64所高校成为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bifa88。改革试点工作主要是围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个中心任务进行,具体来说包括七项内容

一是课程体系改革。包括两个系统——bifa88方面,系统设计和开设专业基础课;校企、行业方面,系统设计和开设实践训练课。二是课题和训练项目改革。必须来自实践,并与行业、企业的需求尽可能一致。三是实验室改革。按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建设培养基地。四是导师队伍建设。由以bifa88教授指导为主改为教授和企业、行业骨干相结合的双导师制。五是考核方式改革。论文答辩可以是项目完成报告,企业人士参与考核。六是加强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建设。吸收更多行业、企业的专业人士参与。七是双证改三证。学生毕业时,有条件的,争取获得三证,即毕业证、学位证和职业资格证。

(二)新闻媒体的报道与观点

1. 相关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权威性纸质媒体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大量报道。新华网、人民网、中青网等媒体转载5762次,论坛主帖506条,博客文章293篇。标题中含有“专业硕士”、“专硕”或“专业学位研究生”关键词、转载量列前10位的新闻报道的统计如表2-1:

2-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媒体转载量前10位的新闻报道

序号

标题

首发媒体

转载量

1

硕士入学考试今起报名 专硕将占研究生总数三成

人民日报

2011年10月10日

112

2

部分专业硕士“换汤不换药”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2月13日)

92

3

专业硕士被指“上不着天 下不着地”

《 中国青年报 》

( 2011年12月6日)

86

4

今年研究生招生三成为专业硕士 如何选学位

人民日报》

(2011年4月19日)

69

5

专业硕士如何立稳市场被认可 专业硕士够专业吗?

光明日报

2011810日)

64

6

教育部:专业硕士工作总结可代替毕业论文

中国网

(2011年2月13日)

46

7

专业学位研究生:摆脱“山寨”之名 擎起半壁江山

《人民日报》

2011年2月18日

45

8

高校招生老师称专业硕士扩招助推“考研热”

《生活报》(黑龙江)

(2011年7月3日)

22

9

我国将逐步下大力度解决专业硕士不受欢迎的问题

中国广播网

(2011年1月14日 )

16

10

专业硕士成长空间巨大 受预就业考生青睐

《黑龙江日报》

(2011年11月1日)

14

 

 

2. 典型言论。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典型言论归纳起来有:

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确实做到专业化。简单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规模和比例,而对其课程、师资等不作任何调整,培养的学生显然不可能自然转型,其受欢迎程度当然大成问题;

②硕士专业学位含金量不高、社会认同度不够。主流声音仍然认为能考上学术型硕士还是尽量考学术型硕士,专业硕士遭遇“冷表情”。制度上的设计和人们的传统观念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产生了很深的身份认同尴尬”;

③专业硕士的确是一只潜力股,要以一个公平公正的心态来看待专业硕士;

④专业硕士成长空间巨大,倾向于毕业后马上就业的考生逐渐开始青睐专业型硕士;

⑤“门槛低”固然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考生的加入,但是考生同时也纠结“门槛低”是不是也就没有含金量;

⑥专业硕士招生计划增幅如此之大,高校感受到很大的生源压力;

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穿新鞋走老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在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上,我们准备还不充分。学制不同,培养方向不同,必须差别对待,但现实是很难做到差别培养;

⑧首先必须突破“师资”瓶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不了了之。建议由政府出面,建立高校实习基地;

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非权宜之计,决心不可动摇。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属国家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怀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含金量”,是需要我们扫除的思想障碍

专业学位内部结构的失调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一些招生单位为了完成任务,在招生指标分配上主要考虑考生的意愿,那么专业学位内部结构的优化如何保证?

11大力提倡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但是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学术上不敌科学学位获得者,在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上与有一定职业背景的往届生也不能相提并论,其优势和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12减少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人数比例,是基于什么考虑和调研做出的,是否应该全国统一按照这个比例,仍值得商榷。

(三)研究生教育界的主要观点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是现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的两翼,缺一不可。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现实需求看,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有两大任务:为各行各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博士阶段输送优秀生源。两者培养目标差异明显,培养规格各不相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面向特定社会职业领域,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任务,日显重要和迫切

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定位。2011年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歌猛进的一年。三年前还只占研究生招生总数6%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1年这一比例已攀升至30%。如何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影响求学者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而且会影响到专业学位在社会中的公信力和认可度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长期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传统和格局使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相当一些高校存在着较明显的边缘化、学术化、培训化的现象,在一些高校专业学位不被重视,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做法还比较普遍;一些bifa88在用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规律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还有一些bifa88甚至采取办培训班的方式办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2. 生源质量。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是依附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招生系统的,所采取的考核方式都是基于现有的学术型学位考生而设立的。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而言,招生方面,考生需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政治、英语全国统考,业务课一大部分也是全国统考,很难体现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色。甚至在调剂中规定,学术型研究生可以调到专业学位,而专业学位的不可以调剂到学术型,专业硕士的这种低门槛更是给人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二等公民”的错觉和质疑

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同时,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应更加注重生源的质量。在国家招生总方针政策下,各bifa88还应根据本校师资等综合条件来设定本校合理的招生规模,以避免盲目招生带来的后续培养相关问题,造成与培养初衷相悖的研究生教育。制定严格招生环节,以保证bifa88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和提高bifa88声誉

3. 培养过程质量。培养过程质量的焦点集中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上。教育部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就是要下大决心和大力气解决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问题,或者说是要迈出第四大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前三大步是:一是大力度调整硕士研究生招生结构;二是大幅度增加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三是加快扩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能力。这三步是基础性的、结构性的,培养模式的转变则是根本性的,更深层次的;且前三步主要在政府层面,以宏观政策为主导,这一步主要在bifa88层面,以bifa88内部的改革创新为主导;前三步具有统一性、同步性,而这一步则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特殊性。前三步可以在短期内解决,而这一步需要长期、持续、甚至是艰苦的努力。要通过综合改革,使不同地区、不同bifa88、不同类别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走出各具特色、符合规律、满足需要、质量上乘的发展模式

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模块式”课程体系,实行弹性课程学习。例如:为减少研究生课程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冲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弹性课程学习,统一安排在第一学期晚上及周末进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与科学学位完全不同,主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与临床紧密结合。课程由临床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前沿讲座形成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所有模块按照一定的形式组合成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具备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某些急、难、重症的诊疗能力,同时开设医事法律、应用心理学、人文素养、医患沟通等方面讲座,培养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能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高水平医师

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的增加,导师队伍建设问题更加紧迫,“师资配置不到位成了高校难以建立有效培养模式的重要原因”。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对导师的实战能力要求较高,“单凭原有传统学术型研究生导师显然不够”。当前从事实践教学的导师指导大多都是学术型的研究人员,其本身在实践环节方面都存在着先天不足。另外,在现有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一种过度技术化的倾向,忽视了专业学位教育在实践方面的特殊性要求现在大部分专业型硕士要比学术型硕士早毕业一年,学制不同,培养方向不同,必须差别对待,但现实是,在很多高校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差别培养。

对于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而言,普遍意义上的理解是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大方向是偏重学术理论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则更注重实践能力。然而在具体的培养计划中,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这种区别是否有的放矢?这些都是考生关注的焦点。

教育专家呼吁,当前需借鉴国际先进做法,创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一系列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体系,让这种有的放矢的硕士培养真正绽放其巨大的专业魅力和吸引力。

4. 学位含金量。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含金量受到两个方面的挑战:一个是在报考时的考生质疑。传统意义上,成绩好的学生几乎都报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这种心理上的“泾渭”让很多人对专业学位硕士“含金量”质疑;一个是在就业时的社会认可。受过去一段时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出现许多问题的影响,正在积极发展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发展之初就面临着社会认同的问题。破除目前社会上关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误解,重新梳理专业学位的质量品牌,提升社会认同度,成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前提和策略。

二、更加关注博士生教育质量

博士生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高等教育质量、科学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自实施学位制度以来,高度重视博士生教育质量,保证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声誉。随着博士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博士生教育质量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此前开展的全国博士质量调查的相关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以及《自然》杂志发表的关于中国博士生教育发展现状的信件,使得博士生教育质量成为2011年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热点话题之一。

(一)质量调查和学者评价

1. 中国博士质量调查相关研究成果的相继发表。围绕提高博士质量这一主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和人事部于2007年9月开始在所有博士生培养单位和部分用人单位开展博士质量调查工作。基于这一全国范围内的博士质量调查,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部分研究成果已经陆续发表。比如:

中国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博士质量报告》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了我国博士培养质量、博士发展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委托,从2007年起,陈洪捷带领的课题组启动了对中国博士培养质量的调查。四年来,他们深入到全国289所博士培养单位、200余家用人单位,发放回收调查问卷69133份,走访了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大型企业,深度访谈400余人次,从论文质量、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学术贡献、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考察分析,形成了关于中国博士培养质量的权威报告。整个报告包括六个部分:步入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树立全面的博士质量观、博士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博士队伍成为科教兴国的骨干力量、博士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展望与对策。

周光礼主持完成的《中国博士质量调查报告》,分博士教育基本发展概况、博士培养质量与博士发展质量的评价、博士培养质量相关因素分析、问题与经验、改进博士培养质量的建议与措施、结论等六个部分对U/H大学博士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

博士质量调查相关研究成果的发表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过去关于我国博士质量的看法和评价大多是基于个人的主观看法和模糊评价,而缺少基于大量数据的普遍性评价。相关调查结果的发表一方面从整体上肯定了我国博士质量,另一方面也引起了研究生教育界、科技界对博士质量问题的密切关注。

2. 两名中国学者致信《自然》杂志评价中国博士发展状况。2011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热点事件之一就是“致信《自然》”。6月2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生刘竹和研究员耿涌的来信,他们在信中评价了中国的博士发展现状,即:人数激增致使质量降低;教育负担加重;本土博士就业前景堪忧。该信件在《科学网》转登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仅《科学网》从2011年6月23日至2011年7月4日有各种评论104条。参与者对“致信《自然》”的表达途径、观点内容进行热烈的讨论,参与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讨论比较尖锐或者说带有情绪性。

实际上,《自然》发表的这封中国来信并非孤立的事件,该杂志对日本、中国、新加坡、美国、德国、波兰、埃及和印度等8个国家的博士生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从扩张态势这一方面做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世界范围内的博士生教育规模都在扩张,但博士生数量的增加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二)学术界的代表性观点

1. 对我国学者致信《自然》评价中国博士发展现状的评论

1)内容说得到位,反映了目前国内博士培养的现状和尴尬。

2)自己确实存在的缺点,自己的杂志不敢刊登,不是不知,而是不敢正视。不管是谁提出来,尤其是别人给提出来,更应该给我们警钟。因为这不仅仅是水平问题了,更是意识的问题,品质的问题。

3)国外也有很多垃圾博士,野鸡bifa88。大家不要盲目崇洋媚外!

4)这种只提问题,不提解决方法的信件有何用?其实问题人人都清楚,高层也明白。要控制博士的质量,先控制博导的质量和改革整个学术评价体系。

5)这篇通信唤起的反思精神很重要!这是真正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6)评价中国博士现状是个好课题,也很有价值,个人觉得这篇文章也很有意义。可是其三个论断好歹要作点调查才能有发言权吧。现在一般高校的博士招生名额基本不增加,而毕业要求在不断升高,怀疑文章中的数据来源。

7)世界上中国人口最多,博士数量远超过其它国家又怎么了?难道中国不能领先吗?如果按比例算,中国博士数量还培养的不够,远远落后于其它国家。

8)博士毕业生过剩是目前全球大多国家的问题,包括美国,只是中国没有好的培养机制而使博士质量下降。

9)这些人读过博士没有?除了知道其中一部分人的光鲜外,了解绝大多数博士的艰辛吗?

10)淘汰何尝不是一种好的策略,可是在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实施一个新的方案不容易啊!期待改革,希望我们这些博士不要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包袱,也不要成为社会的包袱!

11)根源在于国家的教育体制及其导向!水货太多是不停地搞在职、单证、工程博士搞出来的!中国的学位体系出现问题除了正规硕士与博士培养中存在的质量需要提高外,更重要是受到那些非正规者进入这一体系的冲击,这种破坏可能更难以解决。这才是目前需要亟待解决的!

2. 学术成果关于中国博士教育质量的评价

1)《中国博士质量报告》的主要观点。《中国博士质量报告》负责人、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陈洪捷教授认为:“中国博士整体质量是有保障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质量保障是一个普遍话题。对于我国博士培养的质疑,媒体的报道或个人的意见虽然都有根据,但许多是以个案覆盖全局。这样的报道和说法容易误导大众,使大家误以为我国的博士教育一团糟”“其实,无论从高校和用人单位的主观评价来看,还是从客观的国际比较与分析来看,我国的博士质量在整体上是有保障的。我国博士在参与最前沿的知识创新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博士生队伍已成为科学研究事业中一支生力军”“作为一个后起的博士培养大国,我们在质量保障方面的确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优秀生源流失严重、少数单位对学位论文质量把关不严、博士生创新能力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差距较大等。”陈洪捷认为,“中国博士培养近年来确实出现了质量危机”博士教育主管部门、博士培养单位、博士生导师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许多问题涉及到整个教育体系以及相关管理部门,政府应该从更高的层面来制定保障博士质量的措施

《中国博士质量报告》是对我国博士质量进行的大范围评价研究,对我国博士质量进行系统的评价与分析。该报告认为:

就授予博士学位数量而言,我国已进入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

博士生、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教育负责人对我国目前的博士培养状况表示满意,80%以上的博士生导师和研究生负责人认为近年来博士培养质量的总体发展趋势是“持平”或“提高”的。

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纵向比较表明,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近30年来有了显著提高;国际比较显示,我国博士学位论文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接近国际水平,优秀者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博士生的学术成果发表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看均成绩显著,比如2000年到2006年理工科博士生在学期间人均发表SCI和Ei检索论文数均翻了一番。

博士队伍成为科教兴国的骨干力量。

我国基本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制度上为博士质量的不断提升奠定了基础。

2)《中国博士质量调查》的主要观点。近年来,U/H大学博士生基于在规模扩大的情况下,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且逐年提高。

U/H大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基础知识水平、使命与责任感、思想道德水平、学风都表现良好,得到多数导师、管理人员的认可与肯定。但是博士生的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位论文质量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准,产生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优秀博士论文;但是不同院系和不同个体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相差甚远,部分研究生培养院系尚没有产生出高水准的博士学位论文。

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近年来得到了快速提高,但是整体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仍然是制约U/H大学博士培养质量提高的瓶颈。随着博士生培养规模的持续扩大,出类拔萃者所占比例有逐渐降低的迹象。

U/H大学培养的博士较好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总体上是合格的,具有较高的外部质量。但是U/H大学培养的博士的拓展能力,如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有待强化

(三)博士生教育质量问题的分析

1. 博士教育规模扩大与教育质量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博士教育规模的过量增长和博士教育质量的严峻挑战已经演变成一个世界性的问题4月2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的一个专题——《博士的未来》(The future of the PhD),其专题社论《修补博士学位》(Fix the PhD)称许多国家都在过量培养博士,博士数量增长的动力来自科研经费而非社会实际需求,培养博士就像“种蘑菇”一样,导致博士质量逐渐下降,与社会需求逐渐脱节。社论认为,各国应该重视问题,采取措施对博士培养进行改革。一是政府按社会实际情况,根据行业需求度调整博士培养结构;二是博士培养体制自身的调整,以未来就业为出发点,让博士成为实用型人才

2. 中国博士教育质量问题的症结。首先是规模扩大的冲击。中国博士教育质量问题的日益加剧与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有着紧密的关系,一方面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使得中国博士教育质量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在规模扩大前提下,继续保证教育质量;一方面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使得中国博士研究生教育模式、途径等问题面临新的问题,如何通过培养模式的改变来提升教育质量。因此,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对博士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一种复合的效应。博士规模虽然不是中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的唯一原因,但是不可否认,规模的扩大尤其是规模的快速扩大是造成中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类型单一的加剧。中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类型单一对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是两个方面的:一是类型单一使得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受到明显的制约;二是类型单一使得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的提升受到明显的制约。前者反映的是类型单一对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消极影响,后者反映的是类型单一对博士研究生教育适应社会能力提升的消极影响。

第三是社会需求的制约。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始终是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其他诸如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目标以及就业等方面的矛盾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供求矛盾而集中体现出来。研究生是太多还是太少的诘问伴随着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政策制定者、实践者以及一般的公众各有不同的认识,即便是同一学科的学者对于本学科研究生教育规模是过大还是过小也是见仁见智。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短缺供求关系。与短缺始终伴随的是供给过剩以及由此导致的失业问题。实际上,除了存在“unemployment”(失业),也存在“underemployment”(不充分就业者)和“underutilization”(浪费使用)现象,而后者对研究生教育的冲击更大,深入到研究生教育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组织形式等内核层面。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过这几年的积极发展,面临着或者即将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因此,需要从发展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科学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需求问题。

第四是社会支撑的不足。随着博士教育规模的扩大,博士生教育的整个支撑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博士教育的社会支撑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最为突出的就是直接用于博士生培养的教育经费、直接支撑博士生培养的科研经费远远满足不了博士生培养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士生培养的教育经费和科研经费是很低的。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未取得真正的突破,经济增长方式尚未真正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上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博士生教育的需求相对处于一个瓶颈。与之相关的问题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尚未真正建立起良性互动的机制,研究生教育满足社会、适应社会和引领社会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能力还存在明显的滞后,而研究生教育对于社会需求的贡献能力的不足又反过来制约着社会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支撑。

3. 国际竞争的加剧。博士生教育在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创新力中的战略地位愈加凸显,许多国家都把发展博士生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以欧洲为例,欧盟1999年启动了博洛尼亚进程,主张建立一个具有可读性和可比较性的学位体系,在欧洲范围内建立学士3年、硕士5年、博士8年的三层高等教育体系;欧盟2006年发起了通过创新博士教育增加就业机会 欧洲研究型大学同盟2007年发布了《欧洲博士生教育:在研究人员的训练中追求卓越》;欧洲大学协会2004年启动了博士生教育计划2005年召开了博士生教育与欧洲知识社会的研讨会,提出了完善博士生教育的十项基本原则。与此相随的是,优秀博士生源的国际竞争。

三、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成为焦点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构成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不时出现的各种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危害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证与提高。由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引起的各种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防止学术不端行为、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引起了政府、培养单位的高度重视。

(一)政策动向和媒体关注

1. 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针对近年来频发的科技丑闻和学术不端现象,中国科协、教育部于2011年9月23日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的通知》,决定从2011年起,每年都对新入学的研究生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

2011年10月13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在北京举行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出席并致词,师昌绪、袁隆平、杨乐3位著名科学家应邀为首都高校6000名研究生新生进行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由此,掀开了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高校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高潮。

2011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中国科协、教育部1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进行了报道。相关新闻报道122篇,新华网、凤凰网、人民网等媒体转载相关报道526次,论坛主帖79条,博客文章46篇,微博300条。

2.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诸多报道。2011年4月29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一则名为“神秘的代写机构谁是幕后枪手”的新闻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新闻中披露了山东师范大学部分学生甚至教授公开从事网络论文代写勾当。该报道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腾讯网、搜狐网等媒体转载相关信息32次,论坛主帖4条,博客文章2篇,微博6条。

3. 研究生培养单位纷纷启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生培养单位普遍启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明确规定所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研究生均需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否则不予答辩。虽然研究生培养单位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全文文字复制比”的控制值各有不同,但都作了硬性规定,并分别针对复制比规定了处罚办法。但是,随着这一检测系统的引入,出现了另外的新情况,一些研究生将注意力从研究水平的提升、论文质量的提高转向花费大量时间从论文行文、引文规范等技术层面上规避系统的检测,其中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对论文逐字逐句改头换面。

(二)社会各方的主要观点

1. 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关系到人才培养、学术繁荣,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与未来。

2. 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荣辱观,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养成好学风,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融入全局、促进发展,身体力行,做遵守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实践者和捍卫者。

3.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要做到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要覆盖所有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所有新入学的研究生,不能走过场,要重实效,要形成制度,把宣讲教育长期开展下去。

4.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仅仅依靠外界监督、制定惩罚措施是不够的应从源头抓起,要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贯穿于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整个过程之中。

5. 诚信意识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离不开楷模的引导示范和言传身教。

6. 网络上出现的大量代写机构,助长了学术造假行为。

7. 现在知识界的价值取向太功利化,做学术做科学太功利化是有问题的,有些人突破了道德底线。败坏的道德环境催生了出卖学人良知的买者,也激发出了以“刀笔”造假牟利的卖者。

8. 社会上许多企事业单位也要评什么技术职称,让那些人写论文就是赶鸭子上架,于是就产生了让别人代写论文的事情。

9. 大学是“论文代写”的最大的买方市场,只要中国的评审体制不改变,这种现象就会存在。现在的学生论文是越来越厚,什么垃圾都往里填。

10. 毕业论文的问题根源在于目前的教育管理模式,应当采用多种手段评价学生。

11.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之所以会出现,是对现有社会现象的折射。很多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以及一些教授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抄袭行为,而且很大程度上说明现有学术道德在不断下降,或道德水平下滑。这种事情成为普遍现象之后,管理部门必须采取一定措施防范。从另一角度来讲,对管理部门来说,这也是与时俱进的做法。由于互联网或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很容易找到相关主题的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人认为bifa88或老师不一定能够把每一篇论文都找出来,会很容易做到学术不端或造假。对这种情况,bifa88如果完全依靠老师个人做判断,工作量非常大。借助这种软件或技术手段,防范学术不端的效率会更高一些,对管理部门来讲,算是与时俱进。但是,最重要的解决办法是应该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和基本法律底线,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及防范和监测的措施到位,才能够真正从本质上解决这个问题

(三)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分析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和好评,该事件入选由中国科协等单位评选的2011全国十大科普事件舆论在对该工作予以好评的同时,强调要制度化和取得实际效果。舆论的普遍好评从一个侧面说明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已势在必行。

“代写论文”被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后,虽然引起了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但从总体关注度来说,网民参与讨论和评论的并不多。这说明目前对于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认识不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艰巨性。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频频出现,既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揭示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缺陷。中国教育网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显示,70%的调查者认为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会影响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其中,50%的人认为影响很大;20%的人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只有4%的调查者认为不会影响;另有25%的调查者认为不好直接说影响还是不影响,应该视导师和学生自身情况决定有学者呼吁取消研究生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有教授建议以质量换数量,让硕博毕业与论文发表脱钩,有单位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或许是大学不合理的规定,从一开始就把研究研究兴趣削减了,把他们上了一条学术歧路。有研究生导师认为这项改革虽然有点姗姗来迟,但对于学术研究来说还是天籁佳音这是对研究生的要求回归到更合理的状态

研究生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树立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制度层面来讲:一是要使科学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制度化,将其融入研究生培养过程之中;二是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学术评价要从偏重数量转向重视质量和贡献;三是要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将研究生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关联起来,使其成为质量保障的重要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

四、民办高校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质量遭到疑问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民办高校似乎与高端人才培养绝缘,开展本科层次教育的就比较少,更谈不上开展研究生教育。2011年有5所民办高校获权开展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试点工作,一下子将这些民办高校推上舆论的焦点。

(一)改革起步

民办高校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实质是民办高校参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试点工作,但与该项目本身的反应较为平淡相比,5所民办高校获权开展试点成为议论的热点。

《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201154号)提出,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与人才需求紧密结合的学位授权动态调控机制,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企业紧密结合,优先支持与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相关的学科,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开展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针对国家有关行业领域特殊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现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难以满足培养需求,择需、择优、择急、择重安排少数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能够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且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高等bifa88,在一定时期内招收培养研究生并授予相应学位的人才培养项目。经有关主管部门推荐,并经专家评审,有52个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获准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包括北京城市学院、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河北传媒学院、西京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等5所民办高校。

(二)正面评价和反面质疑

1. 民办高校的加入将有利于推动研究生培养的结构调整民办高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走出一条新路子。

2. 进一步扩大了民办校的办学空间,对于推进民办高校纵深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 民办高校研究生招生可能产生蝴蝶效应,会带来几个方面的反应。第一个反应就是,将来有更多的民办高校加入到这个资格申请当中,那么批还是不批,批多少,这将来可能是宏观管理的问题。

4. 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办学能力一直质疑声不断即便是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了5所民办高校试水研究生教育,但社会对民办高校的顾虑并没有打消。初出茅庐的民办高校如何与公办高校抗衡?在招生环节又如何获取考生信任?

5. 我国研究生教育一度呈现出虚高发展态势,不少舆论呼吁停止扩大研究生招生的步伐,重视质量建设。在此现实下,民办高校加入研究生培养队伍,对于早已深受诟病的研究生教育而言,会带来什么样的深度影响?民办高校怎么保证培养质量?科研经费怎么办?

6. 上学关键是看bifa88有无特色,现在很多公办bifa88也不怎么样,中国的大学教育应当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是好的,总比有些公办院校不作为误人子弟好

7. 民办高校试水研究生教育,是迅速被现行高教体制所吸纳,从新一轮教育大发展的盛宴中分一杯羹,还是冲破公立高校的行政化积弊,激活整个研究生教育这一潭死水?民办高校招研究生切莫成为“政策花瓶”

8. 站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视角,一所bifa88开展某一层次的教育,本属于bifa88的自主权,这不是该由政府审批的事项。政府部门采取的做法应当是,允许每所bifa88自主开展研究生教育,进行自主招生;有没有学生报考,由市场决定;同时鼓励社会中介发展,对这些bifa88的研究生教育进行专业认证,认证结果作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依据。

(三)民办高校试水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分析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是针对国家有关行业领域特殊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择需、择优、择急、择重安排少数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高等bifa88,在一定时期内招收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项目。以项目审批来代替授权单位或者授权学科审核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过去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机制。而民办高校获权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更是对我国学位授权体系的一大突破。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有其特殊性,虽然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民办高校,但民办高等bifa88的办学层次的提升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这种限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办高等bifa88本身办学水平影响到了办学层次的提升;二是高等教育体制影响到了民办高等bifa88办学层次的提升。因此,在加快提升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同时,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破处民办高等bifa88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从这个意义上看,民办高校获权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就不仅仅只是几所民办高校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的事情,而是一种学位授权机制的变革与创新,其对于民办高等bifa88的影响是深远的。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的目的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与人才需求紧密结合的学位授权动态调控机制,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民办高校源于其对于市场需求的高度关注,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证民办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但也应当看到民办高校由于其发展历程和办学策略方面的问题,其应对市场需求的成功经验能否在研究生教育层次得以保持和发扬,从而保证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也许舆论界在肯定民办高校获权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一制度性突破的积极意义的同时,对民办高校参与研究生教育后,是否能够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纷纷表示担忧的原由之所在。

(摘自《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2  责编:Jia Xiaofei)

 


链接: 政府部门 学会&协会组织 公共机构 评估机构 学术期刊 研究生网站